海州双龙古井轶事
邹爱国
古城海州景点众多,连我这个久居海州的老居民,有时也说不清道不明,对双龙古井却记忆犹新。
双龙井位于海州老南门外,那是一口双眼大井,周边对称有两口小井与大井成品字形,井旁数丈方圆铺着青皮条石,边上有修竹数丛,西边有观音庵,晨钟暮鼓清欣淡雅。学生时代,我也常到双龙井周边转转。清晨东边云幕呈现胭红色,井口冒着水雾,井边早已排着挑水的长队。那时水很旺,取水人蹲下用长柄水舀舀着水倒进白铁桶,然后用一根弯弯扁担,挑着水桶晃晃悠悠走了,水一点也不洒。星期天,周边的大姑娘小媳妇,也会挎着篮子拎个盆到井边洗衣服,边洗边聊家常,很是热闹。城里的老人口中,也会讲几段双龙井的故事。双龙井已融入海州居民日常生活中。
据资料记载,双龙井建于明景泰七年,由海州知州董鼐主持开凿,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。嘉靖十九年(1540年)又重新修砌,筑井基平台防止污水流入井内,砌大石加固井壁。清光绪三年(1877)复重修,立双龙井碑。
双龙井深6米左右石板底,井壁青石叠砌,东西侧各有一个石刻龙头,龙口吐水喷流不息,夏秋季井水可与井沿平。何故?双龙井开凿于古山涧沟,锦屏山水流经地表渗透,形成地下水脉。古代工匠凿两条几米长石槽,内装石英砂埋入地下数米处,过滤流入井内,历经数百年井水充沛从不干涸。说来也怪,海州城内有几十口水井,水皆碱咸,不能食用,惟独双龙井水甘甜,为海州城民众饮用水源。双龙井东南、西北还各有一口小井,三井呈品字结构。东南侧小井水甘甜,宜泡茶。西北侧小井水微碱宜做豆腐,据周边居民说,用西井水做豆腐,一斤豆子能多做半斤豆腐。
双龙井开凿,也促进水行兴起。水行即专职挑送水行业。前朝事不详,近代水行轶事,听老人所讲有所知晓。双龙井口有专人清扫,普通人家挑水皆日出以后,水行挑水优先。挑水工皆壮汉,品行端正、仪表干净、身无疾病。五更时分挑水,水质纯净名为五更水,送水到大户人家,中途不能换肩,清晨不能吃地瓜,到客户家,把前桶水倒入大瓮中主人饮用,后桶水倒入大缻下人用。名曰,不能让主人吃屁臭水。
每逢年三十也有讲究,要提前把水瓮水缻装满水,有吉口叫迎钱龙。主家都会有加倍赏金。清后期,临洪滩居民渐多,潮河直通运河盐运方便,民主路修建后,新浦成为苏北小上海,居民饮用水仅靠东西天池天落水。运水业大兴,每天几十辆运水车向新浦运水,双龙井龙首吐清泉,源源不绝,解居民饮水之难。无所有偶,日前翻看市政协编撰文史资料。48年底海州市政府居民自救方案。其中有三,甲、组织市民去海州拉水到新浦。乙、组织市民送粪到农村。丙、组织市民编盐蓆……了不得,双龙井竟承担了城市市民自救重任,双龙井在我心中顿时充满光环。
作者简介:邹爱国,1954年7月17日生于连云港市海州区,从业于连云港市医药管理局、恒瑞集团公司,曾任医药管理局组织科副科长,恒瑞集团公司党办主任。在各类报刊发表数百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