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的“金句”丨田隆

发布者:校友会发布时间:2024-12-19浏览次数:10

随着寒风渐起,落叶纷飞,我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了对即将来临的冬至日的期许。每当提及“过冬”,我脑海中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妈妈那温柔而充满智慧的声音,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:“冬大如年。”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冬至这个节气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,更蕴含了对家人团聚、温暖共度时光的深深期盼。

妈妈还常常用那些充满生活哲理的俗语,为我描绘着冬至前后的自然规律与变化。她会说:“长顶夏至短顶冬。”这句话简洁明了地告诉我,一年之中,白天最长的一天是夏至,而夜晚最长、白天最短的一天则是冬至。这仿佛是大自然的一种节奏,一种平衡,让人不禁感叹于自然界的智慧与奥秘。

紧接着,妈妈还会继续讲述:“过了冬,一天长一葱。”这句话则更加直观地描绘了冬至之后,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,白天开始逐渐变长,夜晚逐渐变短的景象。就像是一根根嫩绿的葱苗,在不经意间悄然生长,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。

妈妈总是能随口说出那些既简洁易懂又富含深刻哲理的话语,它们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,温暖而明亮。记得儿时的冬天,我常常协助妈妈引燃炭炉子,那是一个既充满乐趣又略带挑战的小任务。我会先用旧报纸小心翼翼地点燃火焰,然后放入玉米穰或是干树枝,耐心地等待着它们被点燃,最后再轻轻放上煤块,期待着炉火熊熊燃烧起来。

然而,那时的我总是难以掌握其中的技巧,常常因为过于急躁或是方法不当,而导致炉火无法顺利点燃。每当这时,我便会无奈地求助于妈妈。妈妈总是微笑着走到我身边,只需轻轻一瞥,便能发现问题所在。她会温柔地告诉我:“火要虚心,人要实心。”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,瞬间照亮了我的困惑。原来,是我把玉米穰塞得太实,没有给火焰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氧气,导致火无法顺利燃烧起来。

妈妈的这句话,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点燃炉火,更让我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。她告诉我,做人就像点火一样,要有空隙、要虚心,不能过于自满和封闭;但同时,也要实心实意、真诚待人,不能虚伪和欺骗。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,深深地种在了我的心中,伴随着我成长、成熟,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。

在生产队的日子里,每当农闲时节来临,农民们便迎来了相对轻松的时光。这时,大嫂大娘们便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村庄的街头巷尾,一边忙着手里的针线活,一边聊着家长里短。然而,在这些闲聊之中,也不免会夹杂着一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,它们如同风中的尘埃,不经意间便飘进了人们的耳朵。

每当这个时候,妈妈总是善意地提醒着大家:“说话轻过话重。传到人家耳朵里味道就变了。”她还告诫爱嚼舌根子的个别女人:“张家长李家短,人家事情不要管。”妈妈深知,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情,往往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,若是不加甄别地传播,很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,而且会产生邻里矛盾。

在那个纯真而又质朴的年代,我与同村女孩谢小娟展开了一段未经媒妁之言的自由恋爱。当这段恋情被爸爸妈妈知晓后,他们非但没有反对,反而给予了高度的赞许和支持。至今,我仍清晰地记得妈妈曾对爸爸说过的一句话,那句话如同温暖的阳光,既让我感到无比高兴,又让我心中充满了踏实与安心。

妈妈说:“栽花靠墙,养女像娘。顾方花(即小娟的母亲)本就是一位贤妻良母,又是人民教师。虽然我与她家的女儿小娟并不十分熟悉,但我相信小娟也定不会差到哪里去。”妈妈的这番话,不仅是对小娟及其家庭的肯定,更是对我们这段恋情的祝福与期许。

后来的几十年里,我与小娟携手共度风雨,经历了生活的点点滴滴。这段漫长的岁月,无疑验证了妈妈当初的那句话是何等的精准与深刻。小娟的温柔贤淑、善解人意,以及她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优秀表现,都充分证明了妈妈那句“她家的女儿我虽不熟但不会错”的金句,是何等的富有远见与智慧。

父亲在农村担任大队书记的数十年间,虽然手握一定的权力,但他始终坚守原则,从未利用职权为家中四个儿女谋取过乡企工作或是学校任教的便利。我们的家庭,与村里的其他人家一样,过着清贫而朴素的生活,没有丝毫的特殊之处。

当父亲退休后因病住院,我陪伴在他身边,与他一同回忆着云门寺的往事与那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。在病榻之上,父亲感慨万千地告诉我:“一个干部能否做到清廉自守,其实与他的妻子有着莫大的关系。”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感激。

父亲接着说:你妈常常提醒我“家有黄金外有秤”,意思是家里纵有再多的财富,也逃不过外界的眼光和评判。她还说“家有贤惠妻,男人不遭祸”,这句话更是道出了贤内助对于男人事业与人生的重要性。正是因为有了你妈妈的贤惠与正直,我才能够在工作中保持清醒,不为私欲所动。

父亲的话语,不仅让我对母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爱,也让我明白了清廉与正直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坚守的底线。而母亲的言传身教,更是为父亲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,让他在权力的诱惑面前始终能够保持清醒与坚定。

妈妈高寿八十九岁时,一点也不糊涂,当我埋怨工资低,有人一万多我才四五千时,妈妈总说: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农民才几百元,矿工才两三千,知足吧。”当我嫌房子有点小时,妈妈总是说:“宁叫人宽,不叫屋宽。”每当我说:“某某在处人处事时离巧不来时”,妈妈总是说:“讨巧必有当,吃亏才是福。”此类简单而深刻的话语不胜枚举……

我不禁深思,一个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农村妇女,究竟是如何孕育出那些蕴含深邃智慧与哲理的“金句”的呢?那些质朴无华却又闪耀着光芒的话语,如同一股清泉,不仅深深浸润了我的心田,塑造了我的人格与处世之道,更在无形中激发了我的文学创作灵感,成为了我笔下流淌不息的源泉。

这些来自母亲的宝贵“金句”是我人生旅途中最为珍贵的财富,它们超越了知识的界限,蕴含着生活的真谛与人性的光辉。正是这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,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方向,让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追求更高的境界。母亲虽已远去,但她留给我的这份精神遗产,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,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