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在开学际——忆干部班二三事
邹爱国
光阴荏苒,岁月如歌。转眼间,已走过四十个春秋,我的思绪却经常定格在1982年9月1日——干部班开学那个日子。
因陋就简,勤俭办学。上个世纪80年代初,连云港市委组织部为了改变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干部断层状况,补齐干部队伍年龄老化、文化程度偏低的短板,贯彻执行中央精神,选调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各大院校学习深造,同时利用本市教育资源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开办干部大专班,学制两年,我们四十位同学幸运的走进了这所殿堂。
干部班开办之初,我们学校可能是最简陋的专科学校:学校建在新浦农场的一块空地上,一排低矮的平房,一圈钢网围墙,一个看门人兼职烧水、打铃,还有一个简易的水泥篮球场。有同学戏称这就是当年的“抗大班”。值得自豪的是,这个“抗大班”却配备了连云港市最强的教学师资力量,有引进的北师大教师团队,以及组织部门抽调的各层级的资深教师,总共二十几位老师承担了干部班的教学任务。1982年9月1日,在市委组织部领导、校领导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见证下,教师进修学校干部大专班顺利开学。
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教师进修学校老师们崇高的师德师风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。老师们严传深教,解疑释惑,师生互动,情景交融。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老师们谆谆教诲无私传授,让我们干涸的心田,注入诗书甘霖。让我们坚定了政治信念,提高了用辨证唯物的观点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,增长了才干。曾记得教授古典文学的刘老师曾反复叮嘱我们,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古典文学名篇名句要牢记背熟,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要多看多读,“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”刘老师讲解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,洞庭湖那变幻莫测的景观让人沉醉。诵读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时,刘老师神情庄重、慷慨激昂,向同学们传递要为民族、为国家、为人民幸福甘于奉献的公仆思想。如今刘老已作古,但他那铮铮铁骨、掷地有声的伟岸形象,已深深印在我心中。
教哲学课的钱老师是位目光深远的智者。他言谈含蓄隽永风趣,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抽象的哲学命题。他对社会现象、经济动态、经济走向,分析尤为透彻。曾有同学提问,允许私人办企业雇工,是不是剥削?钱老师说,马克思《资本论》剑桥手稿论述,资本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一座金桥,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各自发展进程中会出现交汇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必然会出现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吸收各自优点。一时间同学们瞠目结舌。随着时间推移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为世界瞩目,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私企贡献已占中国GDP半壁江山,老师的预见得以验证。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,钱老师是也。
勇于争先,互帮五学。干部班的学员构成甚是奇特,有老三届高中生,也有新三届高中生,更有似我这样初中学不到位的生瓜蛋子。有机关科室管理人员,有来自基层的企管干部,也有从机床旁走来的青工。学员中从解放军大学校出来的占四分之一,班级党支部正副书记都是军转干部。班里八位女学员被视为八朵金花,同学之间年龄相差十岁有之。特殊的学员构成造就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、纪律严明的班风。在这里求真务实、认真学习、明朗清澈、是同学们的行为准则。同学之间文化层次虽参差不齐,但都珍惜这次学习机会,刻苦研读提升自我,以待学成报效人民。干部班同学中,那些老三届同学古代文学功底深厚,唐宋八大家名篇早巳熟读,有的已通读《古文观止》,但他们上课仍然专心听讲、认真记笔记,一丝不苟。支部书记老张是军转干部老高中生,他的课堂笔记,字迹工整章目有序,堪称教科书辅导教材。我的同桌连海哥也是老三届高中,他经常帮助提携我。学长们还经常与年轻同学对笔记,补齐遗漏。班级党支部把互帮互学任务分解到每个党小组,不让一个同学掉队。在我的印象中,我们班同学勇于争先,无论考试成绩、文艺会演、体育比赛,都要走在前列。记得学校举办纪念七一会演,我们班学员通力协作排练节目男女声合唱《四渡赤水出奇兵》。那时没有管弦伴奏,也没有电声乐队,同学们激情投入,用歌声展示了红军不怕牺牲、前赴后继、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。汤军、王菲同学领唱清澈穿云如宏钟大吕,刘玉芝同学指挥手势流畅自如,仿佛演绎着无声乐章。节目赢得阵阵掌声,取得一等奖。这一桩桩一件件往事虽已逝去,却令人回味无穷。还记得毕业际那年暑假,学校组织干部班学员去北师大游学,倾听大师级教授讲课。由于天气炎热,住在地下室不适应,我突然头疼发烧,是刘学姐她们找了药让我服下。夜半退烧醒来学长张宝忠、同学李广成他们还在铺旁守候。
同学情是冬日一团火温暖心田,是旅途中的一杯清茶清澈甘甜沁人肺腑。如今我已是七旬老人,往事如烟,但干部班的同学情谊永远铭记在心。
毕业四十载,弹指一挥间。当年学子分赴各个不同岗位,为工为商,亦官亦民,是否能交出合格的答卷?正如一首八十年代老歌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》歌词所道,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,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?向母校汇报,我主持参与我国最大的药用包装材料厂筹建工作,做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,圆满完成国家医药管理局下达的以产顶进的建设任务,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。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国内药包行业的龙头企业。还参与了我市两大医药上市公司的管理运行。为港城的医药行业发展尽了绵薄之力。
如今吾已是苍颜白发,身退离岗,心中却依旧惦念着我的大学、我的老师、我的同学,我们干部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