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奋斗点亮梦想
发布者:校友会发布时间:2023-12-06浏览次数:10
全力保护传统文化。2007年10月该同志从学校教师转行成为全市非遗工作的一员,历任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、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、市非遗博物馆副馆长,为了更好地守护传统文化,他与时间赛跑,与同事们普查出各类非遗线索3000多条,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,成功申报5个国家级项目、25个省级项目和2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、20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。参与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了国内外展演展示56次,带队参加央视《叮咯咙咚呛》节目录制, 在《连云港日报》等刊物上开设非遗专栏,参与创建、认证、运营市非遗微信公众号和非遗网站,发表保护非遗报道500多篇(次),参与了9届“走近非遗”夏令营活动等工作。认真开展社科研究。自从事非遗工作以来,徐洪绕参加了28次专业研讨会,公开发表论文66篇,出版个人专著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》《生态扶贫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研究》《港城遗韵》《连云港山海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》等;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《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贤文化研究》等课题的研究,担任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推荐《我市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城乡文化发展均衡研究》、《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研究》结项,主持、参与完成了市委书记、市长圈定重大课题《我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举措》等社会性公益课题15个,多次获得省、市社科类奖项,并将个人的两百多件研究资料捐献给相关研究机构。热心公益慈善事业。奉献爱心,传递温暖,近年来徐洪绕组织参加“义演、义卖、义诊”等活动80多场次,将义卖所得捐给连云港市慈善总会及其他相关机构。多次给贵州、河南等地的学生捐书,给连云港市灌南县李集镇、海州区新坝镇等农村学校提供价值15万元的图书。自愿将个人名下“一种文化公益箱”“一种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用宣传装置”两个实用新型专利的所有权、使用权、收益权及市政府特殊津贴2万元无偿捐赠给市慈善总会,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寄情献礼,这是连云港市慈善总会首次接受无形资产捐赠。近日,他申报的“一种方便拆装的挂图装置”获得了专利证书,“一种图书馆图书移动盘点设备”专利申报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。扶贫助力乡村振兴。徐洪绕在东海挂职扶贫期间,作为市委驻东海帮扶工作队队务秘书、东海县曲阳乡党委副书记、前张村第一书记,该同志配合扶贫队两年帮助全县4042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、26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摘帽,提供就业岗位2225个,实施新建(改造)农路里程127.8公里。开展送戏下乡活动16场惠民2万多人次,组织义诊活动三次惠民近5000人次;筹集临时救助金36万元,安排各类帮扶项目10个;开设、撰写的“东海帮扶”微信公众号上原创稿件被各级媒体转载;主持建设曲阳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和前张村道路硬化工程。投身抗击疫情一线。2022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,徐洪绕作为市文广旅局党员突击队的一员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,两次赴封控区一线,逆行而上,积极参与到核酸检测、重点人员转运、卡口执勤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中。在长达37天的集装箱生活里,他经常慰问老党员、困难居民,教老人网购,调解邻里矛盾,自费购买物品送给封控区特殊群体。临走前,福园名邸业主委员会送给他一面“心系人民保平安 抗击疫情勇担当”的锦旗。因个人业绩突出,徐洪绕同志荣获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,被文旅部非遗司、光明日报社提名为非遗年度人物候选人,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服务工作暨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、江苏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、连云港市道德模范,连云港市“十佳”社科青年英才,市五一劳动奖章、市最美港城人—优秀职工、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。真正的奋斗在举手投足之间,他给别人带来力量和希望的光,也照亮了自己前行的梦想!